監督與服務相結合,實現對農村學校食堂承包的和諧監管
對于學校負責人和食品衛生管理員培訓班,我市衛生監督部門不但免收培訓費,而且免收食宿費。為把 《 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 》 圖解后制成幻燈片,監督員從采集圖片編輯幻燈片到刻錄成光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最后免費贈送各學校;無論什么時間,食堂遠近,監督員有叫必到有問必答;在執法現場,監督員苦口婆心,反復點評操作演示,直到炊事人員明白。
在指導方法上,不但依法,還密切聯系各校實際,將高度概括刻板的法律條文變成便于實現、便于操作的具體要求,如法規上要求的“生熟分開”,我市在指導時,就要求該食堂管理人員在設施上要有一套專用于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和有一套專門切配直接入口食品的刀板及出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并要求要有明顯標志區分。在此基礎上,監督員再在食品生產經營現場,具體指導容器、刀板、工具怎樣使用才能做到生熟分開,并及時糾正混用現象。
在指導形式上靈活多樣,現場指導與電話咨詢相結合,口頭指導與書面指導相結合,書面文字指導與圖示指導相結合,一次綜合指導與多次分別指導相結合。
在對學校存在問題的處理上,第一次發現問題后,先教育指導,幫助學校找根源、想辦法,直到把問題搞清楚、弄明白,找到解決辦法。經過這些工作,仍不改進,特別是根據其現有條件能夠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再依法實施處罰,并會同教育部門進行通報。
由于認真做好監督與服務相結合的工作,正確處理了監督與服務的關系,所以我市的衛生監督工作贏得了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的支持和尊重,與教育系統的關系得到了進一步的理順。聯手檢查、共同發文、相互通氣、想方設法積極整改,衛生監督工作開展順利,實現了對農村學校食堂的和諧監管。
農村學校食堂的監管是整個衛生監督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怎樣才能搞好,需各地衛生監督部門結合當地實際在執法實踐中不斷探索。